從關鍵指標看“十三五”電力規劃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7日正式發布《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電力供應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也決定著每個人的生活質量。
《規劃》發布了一系列重要指標和數據,透露出“十三五”我國電力發展哪些重要特征?
關鍵指標一:
2020年人均裝機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預期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6.8萬億~7.2萬億千瓦時,年均增長3.6%~4.8%,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0億千瓦,年均增長5.5%。人均裝機突破1.4千瓦,人均用電量5000千瓦時左右。”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韓水在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
2020年人均裝機突破1.4千瓦意味著什么?“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城鄉電氣化水平明顯提高,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7%。”韓水告訴記者。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發電裝機達15.3億千瓦,人均裝機約1.11千瓦,人均用電量約4142千瓦時,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進入“十三五”,我國經濟增長進入中高速,電力供需呈放緩趨勢。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從2011年的12%下降到2015年的0.5%,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人均裝機和用電量增長的預測是如何進行的?
“電力需求預測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一個基礎。準確預測2020年的電力需求難度確實非常大,國家能源局采用了常規和現代的預測方法,經過咨詢機構、著名院校、有關電力企業以及專家的反復論證,對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達到7萬億千瓦時左右達成共識。考慮到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因此在這次電力規劃中全社會用電量采用6.8萬億~7.2萬億千瓦時的區間。”韓水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說。
關鍵指標二:
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39%
“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是“十三五”規劃的一個約束性指標。為了完成這個必須完成的任務,《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了相應的硬指標。
到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將達到7.7億千瓦左右,比2015年增加2.5億千瓦左右,占比約39%,提高4個百分點,發電量占比提高到31%;氣電裝機增加5000萬千瓦,達到1.1億千瓦以上,占比超過5%。
電源結構將得到進一步優化,具體的路線圖是:第一,積極發展水電,以重要流域龍頭水電站建設為重點,積極有序推進大型水電基地建設,嚴格控制中小流域、中小水電開發。到2020年,常規水電裝機達到3.4億千瓦。第二,大力發展新能源,優化調整開發布局。到2020年,全國風電裝機達到2.1億千瓦以上,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1.1億千瓦以上。第三,安全發展核電,推進沿海核電建設。“十三五”期間,全國核電投產約3000萬千瓦、開工建設3000萬千瓦以上,到2020年裝機達到5800萬千瓦。
關鍵指標三:
煤電裝機占比從59%降至約55%
《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煤電裝機規模力爭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占比從59%降至約55%。
“煤電裝機力爭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的目標任務不輕松。按現在已經開工、核準、在建的項目計算,如果不加以控制,到‘十三五’末,煤電裝機就會達到12.5億千瓦以上。”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司長黃學農告訴記者,“‘十三五’期間,要取消和推遲煤電建設項目1.5億千瓦以上。”
對此,黃學農透露,力爭煤電“控制在11億千瓦”有三個方面的措施:一是從2015年開始嚴格實施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機制,分成紅色、黃色、綠色預警,紅色區域是絕對不能再建和核準的,這個預警機制可以有效指導各地煤電的規劃建設,效果是非常明顯的;二是采取“取消一批、緩核一批、緩建一批”的“三個一批”的措施;三是淘汰落后產能,雖然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但要保證淘汰2000萬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