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的四個關鍵詞
記者通過走訪湖南、湖北兩省的制造業企業,調研目前智能制造取得的成效和面臨的瓶頸,梳理出幾大關鍵詞,帶你看懂智能制造的推進需要把握哪些關鍵環節。
關鍵詞一:政策支持
制造業作為中國經濟的脊梁,《中國制造2025》落地以來,涌現了三峽升船機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這與頂層設計、政策支持不無關系。
在重大技術裝備的創新研發上,第一臺新設備往往存在缺陷,如何為企業兜底,鼓勵創新?國家設定了首臺套保險補償機制。“給設備上保險,萬一出了問題,由保險公司賠付客戶,而不把風險全壓在用戶身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說,在過去一年多已經促進了五百多億設備的銷售,“下一步我們還想加大政策支持”。
地方政府把脈當地制造業,推出配套政策,促進政策能量精準釋放。武漢市配套編制實施的《武漢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武漢市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規劃》《武漢市領軍企業實施計劃》等系列政策,充分發揮產業政策的引導激勵作用。比如,為鼓勵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對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重點技術改造項目,按設備投資額的8%予以補貼或補助,近年來完成了重大技術改造項目1000項,一批企業通過智能化改造實現了技術升級、產品升級。
關鍵詞二:互聯互通
如何實現傳統生產線的智能化改造?首先,需對生產過程進行數字化處理,在此基礎上,“把不同的裝備和裝備之間,裝備和產品之間,裝備和人之間,建立起通信的路徑,不管是通過無線的,還是有線的,最后能夠實現網絡化。”苗圩說,“在數字化和網絡化都已經實現的基礎上,才可以談到智能制造。”
記者走訪南車時代電動汽車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集團、美的等企業發現,通過運用MES系統(制造企業生產過程執行系統)的運用,數字化處理企業在生產、管理各環節的信息系統,節省人力,提高管理效率。
以中車株機公司的“轉向架數字化制造項目”為例,MES系統建設是該項目的核心任務之一。“信息化系統可以實現對計劃、物料、工藝、質量、設備等信息的有效跟蹤和統計,并提供對異常的快速響應支持。”轉向架事業部總經理徐海霞介紹說,建成后的數字化生產車間通過數字化與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將提升管理效率和質量水平。
關鍵詞三:自主創新
智能制造離不開先進的控制、傳感技術,軟件、網絡技術。以往中國企業在智能改造上往往依賴于直接引進國外已經成熟的技術服務,而隨著智能化生產的普及和需求的提高,國外技術在引入中國后出現水土不服的問題,直接套用已經無法滿足中國企業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這就要求中國企業在自主研發上下功夫。
美的家用空調事業部總經理楊浩介紹說,美的在搭建MES系統過程中,起初希望通過直接購買國外已經成熟的技術服務來實現,但是投入使用后,美的發現國外技術并不能完全滿足自身的需求,在他們的系統基礎上小修小補還不如自己開發一套系統。“因此,我們投入大量資金自主開發了適合美的自己的MES系統。盡管原來購買國外系統的那筆資金浪費了,但從長遠來看,生產效率與質量的提高所帶來的效益遠遠超過這筆損失。”楊浩說。
關鍵詞四:人才引進
堅持把人才作為推進制造業發展的第一抓手,武漢、長沙等城市結合當地制造業發展特點,推出了人才發展機制。
長沙市以“高精尖缺”人才、高端產業團隊、制造業高技能人才和中層技術骨干為重點,不斷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持續優化制造業人才發展環境,打造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競爭力強的人才隊伍。
武漢市加快培養引進制造業發展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引進了國家“千人計劃”人才326名。為吸引更多英才來武漢創新創業,2015年末推出了城市合伙人計劃,著力引進三個方面的人才:全球產業的領軍人才、知名創業投資人才和青年創新創業人才。